学界新闻| 你是爱赛菲勒吗---- 2016年国际系统功能语言学大会侧记
小编推荐:本届国际功能语言学大会大会主旨有一个关键词“Glocalising”(全球本土化)期冀功能语言学学者(SFLer)一面放眼世界,借鉴SFL国际同行成果;一面扎根本土,满足本民族语言文化需求。本文系李战子教授执笔的一篇参会侧记,由上海语言学通讯与大家共享,欢迎大家关注和转发。
SFLer,指的是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取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首字母之后,按照SFL来构词,就加了er, 就是指研究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看看,这个理论是不是很会造词,术语多是其特点,但在教育教学、话语分析以及各类话语和社会实践中应用面广,才是它的价值所在。
第43届国际系统功能语言学大会7月19--23日在印尼万隆的教育大学举行,盛况空前,参会者来自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大会的主题是 “学习语言、通过语言学习其他、学习关于语言的一切---- 系统功能语言学全球本土化”。这个learning language, learning through language, learning about language的主张来自该理论的创始人韩礼德,较好地阐发了广义的语言和外语学习所应该蕴含的本意。
大咖们的发言代表了该学派在最近的走向。马丁(James Martin)的主题发言是关于故事语类的,从他推行的语类为基础的读写能力出发,讨论了故事语类在澳大利亚和印尼的学校教育语境中如何既有相通之处,又要注意特定的文化中独特的方式,押了大会的主题"全球本土化“这一关键词。其实大会还有一个在主题的表述中没有点到的关键词,那就是“语类为基础”,一多半印尼参会者的发言都是关于这个的,这在印尼的大学和中学成为一种被广泛采纳和认同的教学法,这和马丁这些年来身体力行的推广有关,反映了马丁的语类理论的教学面向,对于阅读和写作教学具有良好的操作性,教师在教学研究中容易上手,并且教学成效显著,不由让我想到在我们的外语教学中是不是用得少了,各种语类的细致、系统描述和精细分析对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应该是大有帮助的。
麦西森(Christian Matthiessen)的发言是“教育中的语言:在不同行动领域中表征知识的一种资源”,语言在教育中是一种关键资源,这是不言而喻的,对于学习者来说,语言是一种多面的资源,一方面是用来激活角色和价值,即功能语言学中的人际意义,一方面是用来表征知识、构建经验,即功能语言学中的概念意义,后者是他讨论的主题,和认知科学的发展密切关联。他把构建经验的概念资源和不同活动领域相关联,做了八种分类,其中马丁等对语类的研究也被充分吸纳进去。麦西森的发言押的是大会主题中“学习”和“语言“这两个关键词。
来自美国的Meg Gebhard大会发言包含了一个长达一年的交际民族志研究,从SFL的视角介绍在教育变革的全球语境中,教师是如何运用SFL的精细分析进行一个中学七年级一个班的英语课程教学的,研究的意义在于从韩礼德关于语言、学习和社会变革关联的宏观视角探讨如何将各学科话语理论化,将应用语言学、读写研究、教师教育和学校改革政策等方面联系起来。她的发言实证、理论和教育实践均有覆盖,受到听众好评。
印尼学者Emi Emilia教授是印尼教育大学语言策略和外交发展中心的主任,也是本次大会的召集人,她介绍了SFL在印尼近年来发展的情况和她所做的推进工作,会后我问马丁教授如何界定她发言的语类,“学术史”,马丁不假思索地回答,并说黄国文教授也经常在会上讲述功能语言学在中国发展的革命家史。因此从主题发言来看,理论的建构者建构理论,结合全球本土化的语境,理论的应用者们则是回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的感觉。
我国学者常晨光教授的主题发言是关于翻译的,试图建构从功能语言学视角的翻译理论,比较了《傲慢与偏见》的几个译本,这个小说有一个脍炙人口的开篇,你一定见过的。还有多位中国学者在各个专题中发言,杨雪燕老师介绍了她的团队一项对教师话语能力与评价的研究,引起了印尼的一些老师很大的兴趣,李战子老师分析了傅莹外交演讲中的评价重力,运用了卡尔美敦的语义重力理论,提出了评价重力,王振华老师和团队在工作坊中对法律语言的多个维度进行了功能语言学的细致分析,何伟老师分析了汉语句法问题,于晖老师讨论了历史教学中的知识结构问题,刘毅老师分析了语言态度和评价。以上点到为止,抱歉,有遗漏,均为个人印象,读者有兴趣可参见ISFC43大会网址中的congress booklet.
这次大会的亮点之一是开幕式,印尼教育与文化部长到会演讲,傲娇地讲到印尼的多语教学、多种族、多文化,他一共切换了好几种语言,我们也数不清楚了,留下的印象倒是比较深刻,语言的确是极其重要的文化资源,多多益善的,每一种语言都值得珍视。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个强项就是能对每一种语言进行系统的、分层次的、类型学的描述,这对于学习和了解一种语言是大有裨益的。
大会的亮点之二。中国参会者较多,据不完全统计,以宣读论文的180人来看,占了约近六分之一,特别是上海交大马丁中心多人参会,参加多个工作坊,展示了我国功能语言学研究的较强阵容。
大会的亮点之三,前面有所提到,印尼教育界的同行们非常注重功能语言学、特别是以语类为基础的教学法(genre-based pedagogy,GBA)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这里的教学实践包括三种,即作为外语的英语、作为本族语的印尼语、和作为外语的印尼语。据介绍印尼共有几百所大学和中学推广了这一教学法,学生英语成绩平均高于印尼语测试成绩,这是令人赞叹的。当然啦,在万隆街上,会说英语的人还是不算多。
介绍了半天会议盛况,对于不熟悉该理论、不是SFLer的小伙伴们,有兴趣看到这里的话,下面是两个系统功能语法的小测试:
(1)“下午有雨”、“下午可能有雨”“下午肯定有雨”,说哪一个表示最有把握?
(2)“她是我中学班主任”、“我中学班主任是她”可颠倒,“她是大学老师”,为什么不能颠倒为“大学老师是她”?(答案请见胡壮麟教授等 编著《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
其实从功能语法本身,系统功能语言学正在走向话语语义、语类分析、知识结构和跨学科话语分析等更加有教育实践意义的领域,怎样,爱塞菲勒听起来还不错吧。
学习是一种美德
分享是一种快乐
欢迎关注!
上海语言学通讯